
paoyi說做菜可以看出人的秉性才情,
我腦中瞬時浮現一個畫面:
戴頭巾的中年女子在奇詭暗紅燈光裡,
手撫水晶球問說cy秉性才情如何,
水晶球首先發黑、接著抖動,最後爆炸。
我完全不會做菜,所以完全沒有秉性才情XD
如果你願意寬厚點對做菜這件事採取廣義解釋,
將青菜和火鍋料用沸水煮熟也算做菜,
那我勉強還去過中國廚藝學院觀光,
不過也只是走馬看花,眼高手低。
基因能夠傳遞的東西遠超過人類想像,
媽媽除了生給我極為類似的笑容、胸部規模和拗脾氣外,
對廚藝毫無興趣、一竅不通的天賦也趁亂跟到我腦裡。
滋滋叫的熱油和噗噗響的滾水很恐怖,
切東西的時候很可能順便把手指頭切下來加菜,
跟烹飪有關的一切對我來說都像是史蒂芬金或伊藤潤二的作品,
因此盡可能不靠近廚房,即使進廚房,
也只洗碗刷流理台燒開水什麼的,很不情願做菜。
烹飪是某種長期的生活習慣,也是自給自足的生活模式,
我一直很抗拒切換成這種模式。
每次菜錢幾百塊錢好心疼,
花錢買菜換來洗菜切菜煮菜清廚具和廚房的勞務,
食物吃完前褫奪外食的公權,
毫無廚藝的雙手煮出的東西無厘頭又難吃。光想就累。
此外,雖然眼高手低毫無廚藝,但煮出來的東西被嫌還是會很傷心,
與其被嫌傷自己的心或進而傷害口出嫌言的對方,不如各退一步,
要不一起煮,要不一起外食,
高中課本有句課文是the way to a man’s heart is thr’ his stomach,
這句課文在我腦海只待過一次段考的期間,我從來沒有認真相信過。
有時聽朋友說起海外生活的種種,
聽見在台灣遠庖廚的大小姐大少爺飄洋過海後發展出烹飪技能,
總覺得環境可以激發人的潛力,使人發現沈睡的才華,
我也樂得在各位碩博士學成歸國後仰慕分享各國大菜,
不過還是毫無做菜的興趣。
不瞞你說,我最近還是繼續以成為人妻為目標不斷努力,
但是人妻的基本技能裡洗手做羹湯這項自願被當。
術業有專攻,不擅長的東西就不勉強自己,
要我做菜還不如穿比基尼套圍裙把氣氛搞得很A,
這我就可以輕易做到了啦!
無論如何,感謝寶島台灣富裕進步到處是食物,
樓下的便利店就是我的廚房,有它我就活得下去。
我….暫時…..還不想…..
被火燒被油燙被刀切被人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