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晚上看見關於歌手陶吉吉的母親王復蓉的新聞,
驚訝得下巴快掉下來。
新聞內容是說現居上海的王復蓉熱中跳舞,
常與年輕舞伴出現在舞場。
令我驚訝的不是王復蓉愛跳舞,
而是媒體處理這則新聞的方式。
新聞捕捉兩人的舞姿,訪問兩人,
雖然王復蓉說:『我很欣賞這孩子,教學認真』,
但是旁白還是自顧自地說:『兩人相差30多歲』、『丈夫對此低調回應』等等,
最誇張的是橫輻還打上『媽媽黏小舞男?』這樣的字句,
雖然最後面打上問號來偽裝成問句沖淡力道,卻掩飾不住污名扭曲的惡質;
這種結論內涵含的惡意大概要打上30個問號才足以抵銷吧!

最近也熱中學習國際標準舞(也有人稱為社交舞或交際舞),
拉丁舞熱情、摩登舞高雅,
自己學得不亦樂乎,旁人的意見卻一大堆。
首先是我的朋友may,40多歲的她聽我說學國標,馬上就表示不喜歡,
並舉出一堆她的朋友或客人因為跳舞而離婚或夫妻失和的案例。
她說,跳舞常有身體接觸或眼神交會,容易擦出火花,
若非夫妻或情侶共舞,情感走私可能性極高。
我沒有當下反駁,心裡卻完全不認同。

舞蹈是中性的活動,就和網路一樣,
頂多負載聚平台(common carrier)功能,
便利多元的工具性和豐富有趣的使用結果吸引使用者,
但是它卻從未失去中性工具的本質,
所有的優劣處或正負評價都是使用者或旁觀者自行添加的。
以網路為例,網路既可以販毒或教授自殺,
也可以幫助綁架被害人求援或聚集治療團體。
跳舞就更中性了,主要是在音樂中表現美感和默契,
摩登舞的閉式舞姿目不斜視並保持特定距離,
拉丁舞的距離更遠,舞者雖風情萬種,
但散發魅力和自我陶醉的成分遠大於吸引對方。

其實朋友這麼說也不無道理,
早期台灣思考模式著重逐步完成主流認定的人生階段性任務,
大家忙於讀書工作生育(孝順小的)和奉養(孝順老的),
休閒活動少,跳舞相形之下就變成耗時又不具生產力的逸樂;
再者當時民風保守,異性少有接觸,偶然接觸刺激過強,
便從跳舞肩手接觸的身體火花一路燎燒起心底的情感欲求。
但社會風氣早已轉變,
大家多已認知傳統人生路徑不完全適用於所有個體,
適度休閒可幫助自我成長甚或增加競爭力;
婚配觀念也從從一而終的痴執轉變成擴展人際範圍,
從生活互動中選擇價值觀接近有共鳴者相伴。
休閒不再跟耽於逸樂畫等號,異性接觸模式也變得健康而頻繁,
摘掉被無辜扣上的帽子,加以知名舞者劉真與藝人小S的推動,
跳舞用現代意義來看,完全是健康時髦又有趣的活動。
可是,還是有很多人帶著舊款的有色眼鏡來看待,
這讓專業舞者和業餘愛好者感到無奈又無力。
關於王復蓉跳舞的新聞,
我傾向將它判定為媒體增加收視率炒作處理的暫時性方式,
而非多數人的通念;這樣想心裡會舒服點兒。
諷刺的是,這是我第一次為了媒體下重手處理新聞而感到高興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eef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