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利用補習中間下課去百貨公司買內衣,時間倉促,
所以告訴店員尺寸,匆匆試過就買。
這兩天想到,把新內衣拿出來穿,
罩杯空空下圍緊緊,怎麼穿怎麼難受。
翻到背扣處一看,罩杯比我的尺寸大一號,下胸圍小一號。
兩件衣櫥裡的新客完全不符需要,當場傻眼。

購買時雖然匆忙,但我確實有清楚地告知店員我的要求,
對方拿錯,卻要我花時間力氣更換,感覺不太好。

我跑到家附近的店裡更換,那裡的店員很客氣,
我再次告知:『請給我85C試穿』,
試穿時發現罩杯空空,下圍緊緊,怎麼穿怎麼難受。

是的,雖然我說得很清楚,對方還是拿了不合的尺寸來。
誇張的是,跟我拿來換的尺寸一樣。

我拿一件80D來換貨,對方拿另一件同款式80D來給我試;
既然同款同尺寸同樣不適合我,為什麼要拿來給我呢?
我客氣地問店員,怎麼不是85C而是80D呢?
店員也很客氣地回答我:『80D是85C的代用尺寸。』

代用尺寸?
如果我想買的2000c.c.雙門汽車賣完,
買1800c.c.四門汽車也差不多;是這個意思嗎?

銷售員問我穿起來如何,
我告訴她穿起來很不舒服,罩杯空空下圍緊緊。
她殷勤地幫我調肩帶,讓罩杯看起來比較飽滿,
然後很認真地說,在背面加縫一段背扣就剛剛好了。

這時,我已經看出事情的端倪:
我的尺寸很大眾化,銷路好到通通賣完,
但售貨員還是希望我當場把店裡現有的商品帶回家,
所以極力想把『代用尺寸』的商品賣給我。
原購買處和現在更換處的店員同樣是這種心態。

這時,我的不滿情緒已經湧上心頭。
You know me,
就算再生氣再憤怒,我也不會任意破口大罵。
如果我發飆,絕對是判斷這個動作對情勢有助益,
才會功能性地半演半發洩。
在當時的情境下,發脾氣毫無實益,
所以我把不滿情緒控制下來,裝傻問店員說:
『為什麼我不能買剛好的尺寸,卻要買不合適的尺寸並另外貼錢修改呢?』
店員沈默半晌,吞吞吐吐地說:『這個尺寸現在店裡沒有。』

沒有就沒有,為何要矇混呢?
為了一點點銷售業績,
就用近乎矇騙的方式推銷完全不適合顧客的商品,
這恐怕不是做生意的長久經營之道。

我沒有正面和店員衝突,只是很客氣地麻煩她幫我調貨。
我說:『麻煩你幫我調貨,時間沒關係,我可以等。』,
使用的還是一貫的超~客氣語調,完全不受情緒影響;
對方也客氣地答應,並留下我的聯絡電話,這件事就此告一段落。

我的原則是要對服務業的人客氣。

從事服務業的人,
不管是店員、理髮師、專櫃小姐、接線生等等,
每天都要面對各式各樣的客人,
找麻煩、亂盧、頤指氣使等各種澳客應該都有,
我實在不需要再增加他們的負擔。

而且,服務者的禮貌客氣是出於盡責和專業的工作態度,
不是義務,更不代表他們的地位低於消費者。
兩者地位對等,當然要客氣相待。

此外,還有一個個人因素:我認為善待服務者可以凸顯自己的禮貌教養。
基於這些理由,我一直都以超乎尋常的禮貌客氣與生活中的服務者互動。

有時候,銷售員必須為業績說些白色謊言,這我也可以理解。
稱讚胖太太穿了他們賣的衣服看起來瘦、
謊稱缺貨的商品退流行下架並建議其他現場可見的款式等等,
這一點善意小謊言相較於高度競爭業績壓力的業內生態,也無可厚非。
然而,理解並不代表我必須犧牲個人的利益來成全加諸於我的不合理行為。
服務業的高度競爭不是我造成的,我也不需要為此負責。
如果損害一定會發生,我拒絕做損害停止的那個點。

我拒絕鄉愿地吸收損害。
﹍﹍﹍﹍﹍﹍﹍﹍﹍﹍﹍

這件事雖然落幕,卻給我很深的感觸。
大部分時候,生活中的客氣禮貌使人感覺舒服,
我也一直盡力要求自己親切和氣地與別人互動。
但是,這並不是沒有限度地一直退讓,
也不是不分黑白地自認倒楣。
那條最後底線或許模糊,但確實存在。
兩件內衣使我看見自己的底限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eef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